智能检评与大数据研究室
多维度信息融合的路面结构性能智能感知
山东省交通基础设施长期性能科学观测网

山东省交通运输智慧大脑

路面服役性能感知体系
1、工作室简要介绍
工作室成立于2021年,依托大数据与智能检评研究室(基础研究中心),致力于开展“智绘”交通信息化、交通基础设施长期性能科学观测、道路基础设施智能感知成套技术、新一代道路智能检测与评价等前瞻性技术,取得了多项重大成果,并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取得了可观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2、工作室科研人员培养情况
智慧交通创新工作室形成了一支跨多专业知识配置、科研与创新能力突出的科研团队。目前由道路工程类、电子与通信类、计算机类等多个专业,3名博士、2名正高级工程师、2名高级工程师、多名工程师共10人的专业技术人员组成。
3、取得的业务成绩
工作室成员主持和参与30余项省部级重点科研项目,成果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三等奖、中国公路学会特等奖、二等奖、三等奖等科技奖励18余项。授权发明专利24项,出版专著3部,编写国家标准1部,地方及行业标准10部,发表论文50余篇,3项成果纳入交通运输部重大科技创新成果库。
4、开展各项工作的举措办法
经过近2年的探索,通过技术服务、科研项目、公益服务进行跨专业领域的磨合,工作室已基本形成智慧交通信息化建设、交通基础设施长期性能科学观测、检评技术、科研创新等发展方向。
1)智慧交通信息化建设。旨在形成行业管理(部、省厅、地方交通管理等)数字化改革支持、院内交通业务信息化建设、服务交通行业信息化产品建设三大类软件系统开发业务。目前主要开展的工作:开发与维护“道可道”网共享数据和信息交流平台,目前已经部署9个智能在线计算智能引擎;配合省厅开展“山东省交通运输智慧大脑”建设工作。
2)交通基础设施长期性能科学观测。作为山东省交通基础设施长期性能科学观测网的建设技术总负责单位,协助省厅制定适用于我省的观测网建设方案和建设指南,建设涵盖公路、铁路、水路、机场、城市轨道交通等领域的观测体系。
3)检评技术创新。打造成品路面质量评价、服役道路内部状况评价、市政道路塌陷隐患调查等新技术、新手段,开拓检测新方向。
4)科研创新。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山东省交通科技计划等多项科研项目;开展标准立项、课题立项验收等多项工作。
五、推动工作的经验启示
1)注重人才队伍建设。加强对新老员工的技术和科研能力培训,增强团队凝聚力,培养技术骨干,打造高水平创新团队。
2)积极探索新方向。在传统优势道路科研项目基础上,积极开拓智慧施工、ETC数据挖掘应用等新的科研方向;从省厅、院内及业主单位等多个角度开展业务,争取信息化建设成为新的增长点。
3)推进重点项目实施及开展。对重点项目分类管理、落实到人,争取高质量的完成的同时,不断锻炼团队科研能力;重点开展中高端科研和咨询业务,打造业内领先的“技术服务+”新模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