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保林
个人简介
男,1979年生人,副主任,研究员
获奖情况
1.《青岛海湾大桥耐久性保障技术》,2014年度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2.《大型混凝土结构耐久性强化与监测新技术》,2015年度上海市技术发明二等奖;
3.《冰冻海域跨海大桥耐久性保障体系建立与实现》,2013年度中国公路学会科学技术一等奖;
4.《一种提高冻融或氯盐侵蚀环境下墩柱耐久性的方法》,2015年度中国专利优秀奖;
5.《混凝土结构预警防护一体化技术》,2017年度上海市技术发明三等奖;
6. 《海洋工程钢筋混凝土结构防腐蚀关键技术及示范工程》,2011年度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7. 《冰冻海域桥梁下部结构耐久性研究》,2012年度中国公路学会科学技术二等奖;
8.《青岛海湾大桥耐腐蚀混凝土及配套技术研究》,2011年度山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主要业绩
1.主持开发了“抗冻耐蚀混凝土-透水模板布-涂层联合防护体系”
该技术成果获得加拿大工程院院士Moe M.S.Cheung和挪威技术科学院院士Odd.E. Gjorv的高度评价,并认定为在国际上首次提出该技术。利用不同胶凝材料水化动力特性对温湿度的依赖性,结合桥梁构造物的尺寸、施工季节的温湿度环境等,合理配伍胶凝材料,选择水胶比、含气量等控制参数,配制出抗海水冻融,氯盐侵蚀的混凝土;采用透水模板布大幅度的改善了结构表层混凝土各项性能,利用其提高早龄期表层混凝土性能这一特点,在显著提高涂层与混凝土粘结强度的同时,还大大缩短了涂层涂装时的混凝土龄期,青岛海湾大桥从行业规范规定的28天,缩短到18天,在胶州连接线项目中,通过深入研究,又缩短至7~10天。该成果可大大缩短海上作业时间,降低施工风险,加快施工进度。
2.参与建立了“冰冻海域桥梁结构耐久性保障技术”
2013年中国公路学会组织专家会对成果进行鉴定,鉴定水平为国际领先水平。研发了“基于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的检测及施工控制方法”、“钢筋混凝土结构耐久性分阶段评价方法”、“水位变动区混凝土局部缺陷修复方法”等提高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的新技术,为结构耐久性的施工期检测、服役期评价与维护提供了新的技术思路,这些专利技术获得2015年度上海市技术发明二等奖;研发的“提高冻融或氯盐侵蚀环境下墩柱耐久性的方法”,利用超高耐久的复合材料作为施工期的混凝土模板,服役期的防腐蚀措施,巧妙地解决了跨海桥梁下部结构容易遭受氯盐污染和冻融破坏的难题,提高了工程质量、加快了进度, 该专利技术荣获2015年度中国专利优秀奖。
|